如果按碳氮比投加碳源,我们需要先确定碳氮比的值和碳氮各代表什么物质!
1、碳氮比值的确定
很多小伙伴对于碳源的投加认知,还停留在初学阶段,只认识cnp比100:5:1,cn比控制在4~6,但是,这些比例到底啥时候用?啥工艺用呢?可能分不清楚!
所以,碳源投加首先必须分清楚自己是什么工艺!
如何判断?很简单!记住这几个判断点:除碳工艺就是单纯的曝气,以去除cod为主,例如单纯的曝气池、单纯的mbr、接触氧化、经典sbr等;脱氮是经历的缺氧和好氧的交替,以去除tn为主,例如ao带内回流,氧化沟、aao等。
分清自己是什么工艺之后,就可以确定碳氮比了:
除碳工艺:cn比100:5
脱氮工艺:cn比4-6,取中间值5
2、碳氮数值选择
1)碳的数值选择
很多同行对碳源计算使用cod还是bod比较疑惑,个人的思路是工程中使用cod计算,这样就有一个余量的缓冲,不至于碳源投加的过量,既然一切为实际服务,那什么情况下计算都选择cod是错不了的!
所以,选择cod还是bod?
那就cod吧!
2)氮的数值选择
对于氮的数值选择,大部分小伙伴是分不清的,也常常忽略这一点!
记住一点!
除碳工艺选择tkn(凯氏氮,氨氮 有机氮的值),不过对于市政污水,没有工业废水混合的情况下,有机氮很少的,可以直接用氨氮,反正你自己的来水有没有有机氮自己清楚,自己判断!
脱氮工艺选择tn(总氮,氨氮 硝态氮 有机氮的值),为什么除碳工艺没有硝态氮,这里说清楚一下,大家理解后就能记住了,因为单纯的除碳工艺,微生物无法利用硝态氮代谢(合成 分解)只能利用氨氮,而硝态氮对于脱氮工艺的反硝化阶段恰恰是必须的电子受体(受氢体)!
3、碳源投加的通用公式
平常碳源投加公式都不详细且不统一,本文给大家统一一下:
碳源投加计算的前提是单位换算,笔者一直强调这一点,很多小伙伴算错主要还是单位没有换算或者换算错误!把换算过程写下来,记住这个比例以后就不会出错了:
1ppm=1mg/l=1g/m3=0.001kg/m3
1)除碳工艺:
x=进水量*(20*n差值1-c差值)/碳源cod当量
其中:
x——除碳工艺碳源投加量;
n差值1——进水氨氮(或tkn)-排放要求的氨氮;
c差值——进水cod-出水cod;
2)脱氮工艺:
y=进水量*(5*n差值2-c差值)/碳源cod当量
其中:
y——脱氮工艺碳源投加量;
n差值2——进水tn-排放要求的tn;
c差值——进水cod-出水cod;
3)除磷工艺:
z=进水量*(15*tp差值-c差值)/碳源cod当量
其中:
z——除磷工艺碳源投加量;
tp差值——进水tp-排放要求的tp;
c差值——进水cod-出水cod;
脱氮除磷工艺:
w=进水量*(5*n差值2 15*tp差值-c差值)/碳源cod当量
其中:
w——脱氮除磷工艺碳源投加量;
n差值2——进水tn-排放要求的tn;
tp差值——进水tp-排放要求的tp;
c差值——进水cod-出水cod;